满江红 · 赠一庵

三五真机,应用处、头头总是。况日用平常,密巍巍地。向有无中忘二见,便于罔象通三昧。却如何、成少不成多,因滞泥。
水乡铅,只一味。个便是,先天气。会蟾乌合璧,身心合意。西四归来投北了,东三便去交南二。把五般、攒簇入炉中,丹完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赠一庵》是元朝时期李道纯创作的一首词,而非宋朝辛弃疾的作品,也不是唐朝王士禄所作。下面将从作品原文、作者信息、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四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
  • 李道纯,字元素,号清庵,又号莹蟾子,都梁(今湖南武冈)人。元世祖时人,全真南宗著名道士。著有《中和集》三卷,《后集》三卷,《周易尚占》三卷,《道德会元》三卷。词存集中,《疆村丛书》辑为《清庵先生词》一卷。存词五十九首。
  • 《满江红·赠一庵》的全文如下:三五真机,应用处、头头总是。况日用平常,密巍巍地。向有无中忘二见,便于罔象通三昧。却如何、成少不成多,因滞泥。水乡铅,只一味。个便是,先天气。会蟾乌合璧,身心合意。西四归来投北了,东三便去交南二。把五般、攒簇入炉中,丹完备。
  1. 作者信息
  • 《满江红·赠一庵》是李道纯创作的一首词,其创作年代属于元朝。李道纯,字元素,号清庵,又号莹蟾子,都梁(今湖南武冈)人,元世祖时人,全真南宗著名道士。他著有《中和集》三卷,《后集》三卷,《周易尚占》三卷,《道德会元》三卷。词存集中,《疆村丛书》辑为《清庵先生词》一卷。存词五十九首。
  1. 创作背景
  • 关于《满江红·赠一庵》的创作背景,目前没有具体的资料记载。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创作往往与个人经历、时代背景、哲学思想等多种因素相关。因此,对于李道纯创作此词的具体情境,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1. 艺术特色
  • 《满江红·赠一庵》作为李道纯的代表作之一,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首先,从艺术构思上来看,这首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三五真机”的阐释,体现了作者深厚的道教修炼思想和哲学观念。其次,从艺术手法上来看,《满江红·赠一庵》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向有无中忘二见,便于罔象通三昧”,通过这些形象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深刻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最后,从艺术风格上来看,《满江红·赠一庵》既体现了李道纯作为道士的独特风格,也展现了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豪放派特点。这种风格上的结合,使得这首词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李道纯的《满江红·赠一庵》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风格的词作。它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修养和哲学观念,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审美追求,同时也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