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故宫

月上觚棱椒壁湿,饥乌啄碎琅玕石。
劫灰飞尽海扬尘,废殿荒台土花碧。
洛阳书生汴梁客,一夜秋风头欲白。
尊中赖有酒如泉,醉倚寒窗破愁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吊故宫》是元朝诗人杜瑛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历史感而著称。《吊故宫》不仅是一首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心境的诗歌,同时也展示了杜瑛高超的艺术造诣。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吊故宫》:

  1. 作者生平
  • 杜瑛:作为元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多以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为主,风格多变却极具特色。杜瑛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小觑,其作品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内容
  • 《吊故宫》中,杜瑛通过对故宫废墟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哀思与现实的感慨。诗中“月上觚棱椒壁湿,饥乌啄碎琅玕石”一句,生动描绘了皇宫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荒凉。
  • 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结合,通过历史遗迹的描写引发读者对于过去与现在的思考。
  1. 艺术特点
  • 象征手法:在这首诗中,杜瑛巧妙地使用了象征手法,将故宫的废墟比作“劫灰飞尽海扬尘”的场景,寓意着历史的兴衰和时代的变迁。
  • 情感表达:诗中充满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感叹,通过这种对比和反差,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1. 文学价值
  • 历史见证:《吊故宫》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幅活生生的历史画卷,通过诗歌的形式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 情感共鸣:这首诗的情感深度和艺术表现力,使其能够引起广泛的读者共鸣,成为研究中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吊故宫》作为元朝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其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不可忽视。它不仅仅是一首诗词,更是一面镜子,反映出那个时代的风貌以及诗人自身的心路历程。对于喜爱文学的朋友来说,阅读《吊故宫》,不仅能欣赏到杜瑛的诗歌才华,还能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