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觚棱椒壁湿,饥乌啄碎琅玕石。
劫灰飞尽海扬尘,废殿荒台土花碧。
洛阳书生汴梁客,一夜秋风头欲白。
尊中赖有酒如泉,醉倚寒窗破愁寂。
注释
月上觚棱椒壁湿,饥乌啄碎琅玕石。
- 月上觚棱:指月光照在宫殿的角楼或门楼上。
- 椒壁湿:指墙壁因湿润而显得发亮。
- 饥乌:指饥饿的乌鸦。
- 琅玕石:一种美丽的石头。
劫灰飞尽海扬尘,废殿荒台土花碧。
- 劫灰:这里指战乱带来的灰烬。
- 海扬尘:形容战争过后的废墟景象,如同海水扬起的尘土。
- 废殿荒台:废弃不用的宫殿和台观。
- 土花碧:指泥土上长出了碧绿的草。
洛阳书生汴梁客,一夜秋风头欲白。
- 洛阳书生:指从洛阳来的文人。
- 汴梁客:指居住在汴梁的客人。
- 秋风:秋天的风。
- 头欲白:形容头发因为秋风而变得苍白。
尊中赖有酒如泉,醉倚寒窗破愁寂。
- 尊中:指酒杯里。
- 酒如泉:形容饮酒量多,仿佛泉水一样源源不断。
- 醉倚寒窗:喝醉了靠在寒冷的窗户旁。
- 破愁寂:打破心中的忧愁与寂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历史沧桑、战乱之后的荒凉景象,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首联“月上觚棱椒壁湿,饥乌啄碎琅玕石”以月光照耀的古宫建筑为背景,通过描述月光洒在宫殿上的美景以及饿鸟啄食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颔联“劫灰飞尽海扬尘,废殿荒台土花碧”则通过战乱后的废墟景象,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沧桑和国家的动荡不安。颈联“洛阳书生汴梁客,一夜秋风头欲白”转向叙述人物,描绘诗人本人作为一位来自洛阳的文人,在汴梁(当时的首都)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变化。尾联“尊中赖有酒如泉,醉倚寒窗破愁寂”则是诗人在醉酒后,靠着冷窗沉思,试图用酒来驱散心中的忧愁与寂寞。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于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