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心忽忽剧悬旌,秋气能令客子惊。
白雁不闻云外过,清霜先向鬓边生。
铜驼巷陌周东土,金凤楼台邺北城。
千古繁华俱一梦,空馀草木战风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名为《秋思》。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壮心忽忽剧悬旌,秋气能令客子惊。”

注释:这里的“壮心”指的是诗人的豪迈志向或雄心壮志。”忽忽”形容心情不宁,焦躁不安。“剧悬旌”可能是指旗帜被风吹得飘扬,也可能是用来形容人的心神不定。“秋气能令客子惊”意味着秋天的气息让诗人感到不安或焦虑。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在秋天感受到的一种孤独和不安的情绪。

第二句:“白雁不闻云外过,清霜先向鬓边生。”

注释: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天空中飞翔的雁群没有听到它们在云层之外的声音,而清晨的清霜已经悄悄地覆盖在诗人的鬓角上。这里通过对比自然景象(雁群和霜)与人的感受(孤独、不安)来增强诗歌的表达效果。”云外过”可能是指雁群飞出视线的范围,或者比喻事物远去;”鬓边生”则形象地描述了霜冻的触感,让人联想到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

第三句:“铜驼巷陌周东土,金凤楼台邺北城。”

注释:这两句诗描绘了中国古代洛阳和邺城的城市风貌。”铜驼巷陌”和”金凤楼台”都是古代城市的象征,代表了繁荣与繁华。这里的“周东土”和“邺北城”分别指代中国东部和北部的古都,可能是洛阳和邺城。这些诗句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繁荣时代的怀念和对现实变迁的感慨。

第四句:“千古繁华俱一梦,空馀草木战风声。”

注释: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繁华的虚无感。”千古繁华”指的是历史上许多朝代的繁华景象,而”俱一梦”则强调了这一切最终都是一场梦幻般的虚幻。”空馀草木战风声”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景观的变化和人类历史的变迁,草木在风中摇曳,象征着生命力的消逝。

赏析:
李商隐的这首诗以“秋思”为题,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和对历史繁华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不安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中的“秋气”和“白雁”、“清霜”等意象,以及“铜驼巷陌”、“金凤楼台”等描写,都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现实变化的无奈。整首诗既有对过去的怀旧之情,也有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细腻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