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鸟飞边望眼宽,兴来一吸酒杯乾。
土花渍雨铁梁涩,蔓草接秋冰井寒。
树拂晓风摇北土,水涵落日蹴西山。
书生岂识兴亡事,片瓦摩挲认建安。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的《三台怀古》,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析:

  1. 白鸟飞边望眼宽,兴来一吸酒杯乾。
  • 注释:这里描述的是站在三台高处,视野广阔,看到白色的鸟儿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景象。
  • 赏析:首句通过“白鸟飞边”和“望眼宽”两个关键词,勾勒出一幅开阔的视野图景,营造出一种壮阔、辽阔的感觉。
  1. 土花渍雨铁梁涩,蔓草接秋冰井寒。
  • 注释:这句诗描绘了三台上铁梁和冰井上的苔藓等自然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所传达出的寒冷和凄凉的气息。
  • 赏析:第二句通过对比铁梁上“土花渍雨”(即雨水渗透后形成的泥土斑斑)与“冰井寒”(暗示井水冰冷),展现了一种岁月变迁带来的凄凉和萧条。同时,“蔓草接秋”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更迭。
  1. 树拂晓风摇北土,水涵落日蹴西山。
  • 注释:描述了树木在清晨的微风中摇曳,以及夕阳映照下的水面在西山下波光粼粼的景象。
  • 赏析:第三句通过“树拂晓风”和“水涵落日”这两个意象,进一步渲染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气氛。树木随风摇曳的画面,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受;而夕阳下的水面波光,则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美感。
  1. 书生岂识兴亡事,片瓦摩挲认建安。
  • 注释:这里表达了一种哲理性的感慨,即那些只知道读书的人,是无法真正理解国家兴衰大事的;而即使是一片小小的瓦片,也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
  • 赏析:最后一句以“片瓦摩挲认建安”结束全诗,既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深刻思考,也揭示了读书人可能缺乏对世事洞察的一面。整首诗通过对三台之胜的描绘和对兴亡之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这首诗通过对三台之胜的描写,结合历史兴亡的反思,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广阔的视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