岿然双塔夕阳明,慨想曹瞒旧典刑。
九锡初非基禅让,三分犹自愧英灵。
水从石椁沈边白,山在香囊分处青。
空使羯奴夸壮健,西陵草木为谁醒?

三台怀古

巍巍双塔映夕阳,曹瞒遗典令人伤

九锡非禅让之始,三分愧英灵未央

石椁沉碧边水白,香囊分翠山青长

羯奴夸壮虽豪健,西陵草木为谁醒?

  1. 诗句原文
    岿然双塔夕阳明,慨想曹瞒旧典刑。
    九锡初非基禅让,三分犹自愧英灵。
    水从石椁沈边白,山在香囊分处青。
    空使羯奴夸壮健,西陵草木为谁醒?

  2. 译文注释

  • 岿然双塔夕阳明:形容两座塔高耸入云,夕阳映照,景色壮观。
  • 慨想曹瞒旧典刑:感慨曹操的事迹和刑罚手段。
  • 九锡初非基禅让:指出曹操接受魏王九锡封赏,而非出于禅让。
  • 三分犹自愧英灵:即便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但仍然感到对先贤的敬仰。
  • 水从石椁沈边白:描绘了一幅历史场景,水波荡漾,映照着石棺的颜色。
  • 山在香囊分处青:通过香囊的比喻,表达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
  • 空使羯奴夸壮健:讽刺那些只知夸耀武力而忽略文化修养的人。
  • 西陵草木为谁醒?:以草木的生长来象征历史的更迭,暗示着英雄人物已随风消散,只有自然依旧。
  1. 作品赏析:《三台怀古诗》是一首表达对古代英雄人物曹操的怀念之情的作品。诗中通过对双塔、石椁、香囊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同时,诗人通过对比“基禅让”与“九锡”的授予,揭示了曹操的政治手腕和统治手段。此外,诗中的“清漳不洗前朝恶”一句,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体现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期望。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

  2. 关键词解析

  • 双塔:象征着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积淀。
  • 夕阳明: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画面,夕阳下的双塔显得更加庄严。
  • 曹瞒旧典刑:指曹操的统治手段和行为方式。
  • 九锡初非基禅让:揭示了曹操接受九锡封赏并非出于自愿,而是政治策略的一部分。
  • 三台怀古: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对过去历史的怀念和思考。
  • 草木为谁醒?:通过草木的生长,诗人表达了对英雄人物消逝的哀叹。
  1. 背景介绍:赵秉文的《三台怀古诗》创作于金朝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常常借诗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赵秉文作为当时的一位著名文人,其诗歌多反映出他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因此,《三台怀古诗》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更是对那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通过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超越时代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台怀古诗》不仅展现了赵秉文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金代社会文化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和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从而更加深入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发展脉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