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笑出门去,谁能笔砚囚。
十年浑不调,万里欲先侯。
衰尔吾将老,飞扬子未休。
他年身退遁,肯伴赤松游。
送张舍人从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张舍人从军》是宋代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作品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政治背景和个体情感的复杂交织,也折射出诗人深刻的历史观和人文关怀。
汪元量,南宋末年的著名宫廷音乐家、词人,字大有,号水云子,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是咸淳进士。他因精通音律而被皇帝赏识,曾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至大都(今北京)。元军下临安后,汪元量继续留在大都,后来在道教中隐居。
《送张舍人从军》作为汪元量的代表作品之一,其文学价值和深远影响不容忽视。诗中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通过“大笑出门去,谁能笔砚囚”两句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这不仅仅是对个人境遇的一种抒发,更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面对国家危亡时的无奈与抗争精神。
诗中的“十年浑不调,万里欲先侯”等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这种思考超越了单纯的情感表达,触及到更为复杂的人性与道德层面。诗人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和对未来的展望,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把握,更是对整个时代精神的体现。
汪元量的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也是对英雄人物的崇高赞扬。它不仅具有文学上的鉴赏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