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徐雪江

十载高居白玉堂,陈情一表乞还乡。
孤云落日渡辽水,匹马西风上太行。
行橐尚留官里俸,赐衣犹带御前香。
只今对客难为答,千古中原话柄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徐雪江》是宋代诗人汪元量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故国的无尽哀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品原文
  • 首联:十载高居白玉堂,陈情一表乞还乡。
  • 颔联:孤云落日渡辽水,匹马西风上太行。
  • 颈联:行橐尚留官里俸,赐衣犹带御前香。
  • 尾联:只今对客难为答,千古中原话柄长。
  1. 作者简介
  •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出生于南宋末年的钱塘(今浙江杭州)。他是位多才多艺的诗人、词人和宫廷琴师。
  • 生平经历: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他得到元世祖的允许出家为道士后,曾离开大都返回江南,暗中结交抗元的志士并鼓动他们反元复宋。与民族志士谢翱等来往甚密。
  1. 作品解析
  • 艺术特色:这首诗采用了七律的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人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故乡和故国的深深眷恋以及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 情感表达:诗中通过描绘辽水的孤云、落日,以及太行的马背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渴望。同时,通过“行橐尚留官里俸”和“赐衣犹带御前香”,表达了他对朝廷恩宠的感激和忠诚。
  1. 历史背景
  • 宋朝末年:诗作创作于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国运衰微、外患内乱的时代,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 汪元量的政治立场:尽管他出家为道士,但他并未放弃对国家的忠诚,而是暗中联系抗元志士,企图恢复宋朝的江山。
  1. 文化价值
  • 文学成就:作为宋代的七言律诗,《答徐雪江》在艺术形式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体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 历史意义:此诗反映了南宋末年的动荡局势和诗人的个人情感,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答徐雪江》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也是一位充满爱国情怀的文人用其笔墨记录下的一段历史。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够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人文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