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鹤田钱塘百咏

南浦亭边话别时,扁舟东下浙江湄。
遍将越国千年事,吟作钱塘百咏诗。
无火可能烧莽卓,有刀恨不斩高斯。
五陵佳气飞扬尽,泪洒西风两鬓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读李鹤田钱塘百咏》是宋代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南浦亭边话别时,扁舟东下浙江湄。
    遍将越国千年事,吟作钱塘百咏诗。
    无火可能烧莽卓,有刀恨不斩高斯。
    五陵佳气飞扬尽,泪洒西风两鬓丝。

  2. 诗歌鉴赏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描绘南浦亭边话别的场景和扁舟东下的江面,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事业无从施展的感慨。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中的景与情相互映衬,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 语言风格:诗中的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通过对南浦亭边话别时的情景描绘,以及对越国千年历史的回顾和吟咏,展示了诗人深刻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末元初,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诗人身处异乡,面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抉择,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 历史影响:作为南宋遗民的代表之一,汪元量的诗歌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读李鹤田钱塘百咏》不仅是一首艺术性强的诗歌,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历史意义,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