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道中

南岳阴阴松道凉,又骑站马望荆襄。
山中老柏滴寒翠,江上危峰撑夕阳。
昔往不堪经滟滪,此行重得看潇湘。
三宫万里知安否,何日檀栾把寿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岳道中》是宋代诗人汪元量的诗词作品,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的佳作。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汪元量(公元1241年—约1317年),字大有,又字水云,浙江钱塘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画家和音乐家,其一生历经了金朝灭亡南宋的动荡时期,见证了民族兴亡的历史巨变。
  • 文学成就:汪元量以其卓越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其作品多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个人对于民族文化的热爱。他的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而且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意识和强烈的爱国情感,被誉为“宋末遗民之冠”。
  1. 诗词原文
  • 原文展示:《南岳道中·夜来大醉别衡阳》全文如下:【翠藻青苹鱼市井,白蘋红蓼雁家乡。江云起处濛濛湿,山雨来时陈陈凉】
  • 词义解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通过精细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诗中的“鱼市井”与“雁家乡”,分别象征着繁忙的市场与宁静的乡村,形成了鲜明对比。
  • 情感表达:诗中透露出诗人在离别衡阳后的情感变化,从酒后的豪放变为今日的深沉感慨,反映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
  1. 文化价值
  • 历史文化:南岳衡山是中国道教中一座重要的道场,被誉为“南岳大庙”。它不仅在自然景观上极具特色,更在文化传承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中华传统道教文化的重要代表,南岳衡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宗教意义。
  • 艺术影响:汪元量的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他对自然美的独到见解,也体现了其在艺术创作上的高超技巧。通过对自然景物细腻入微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艺术造诣和审美情趣。

汪元量的《南岳道中》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更因其蕴含的深刻历史和文化价值而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欣赏。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与志向,以及他们如何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展现自己的艺术追求和爱国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