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故基

祖龙筑长城,雄关百二所。
阿房高接天,六国收歌女。
跨海觅仙方,蓬莱眇何许。
欲为不死人,万代秦宫主。
风吹鲍鱼腥,兹事竟虚语。
乾坤反掌间,山河泪如雨。
谁怜素车儿,奉玺纳季父。
楚人斩关来,一炬成焦土。
空馀此馀基,千秋泣禾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阿房宫故基》是宋朝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不仅是汪元量个人的文学创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汪元量,南宋末年的著名诗人和抗元志士。他生于北宋末年,因家世原因而入仕南宋,曾担任翰林学士等要职。他的一生充满了动荡与坎坷,但始终未放弃对国家的忠贞与热爱。出家为道士后,他更是在浙赣一带积极联络抗元力量,图谋恢复宋朝江山。
  1. 诗的原文与内容详解
  • 诗句解析:诗中“祖龙筑长城,雄关百二所”表达了秦朝统治者秦始皇建造长城的壮举,以及其统治下雄关要塞的坚固和雄伟。紧接着“阿房高接天,六国收歌女”,则描绘了阿房宫的高峻壮丽及其背后蕴含的悲壮历史故事。
  • 象征意义:阿房宫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宫殿建筑,其高耸直插云霄的形象象征着权力的至高无上和历史的沧桑巨变。六国收歌女则可能寓意着秦灭六国过程中的暴政与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1. 主题思想
  • 历史反思:通过对古往今来的对比,诗人反思历史的兴衰更替,并表达对历史英雄的哀思。
  • 民族情感:诗中流露出诗人对民族命运的关怀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1. 诗歌的艺术价值
  • 语言特色:汪元量的诗歌语言质朴却充满力度,能够深刻反映历史变迁所带来的情感波澜。
  • 意境营造:诗中的意象丰富,如阿房宫、蓬莱仙方等,都营造出一种跨越时空的历史氛围。
  1. 历史文化影响
  • 文化研究:该诗为研究宋代历史、艺术风格及文人心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教育启迪: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它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阿房宫故基》不仅展现了汪元量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精湛的诗歌技巧,也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历史兴亡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领会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于家国情怀的崇高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