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 吴江秋夜

一个兰舟,双桂桨、顺流东去。但满目、银光万顷,凄其风露。渔火已归鸿雁汊,棹歌更在鸳鸯浦。渐夜深、芦叶冷飕飕,临平路。
吹铁笛,鸣金鼓。丝玉脍,倾香醑。且浩歌痛饮,藕花深处。秋水长天迷远望,晓风残月空凝伫。问人间、今夕是何年,清如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吴江秋夜》是宋代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汪元量的生平和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对于理解这首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汪元量是南宋末年的著名文学家和抗元志士,以其卓越的文采和深厚的爱国情怀而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时代变迁和个人经历,尤其是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使得他的诗作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具体到《满江红·吴江秋夜》,它很可能是在南宋灭亡之际,作者经历了战乱与流亡之后所创作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词中流露出的是对故国的思念、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

  2. 词的内容分析:通过对《满江红·吴江秋夜》的具体解读,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词中蕴含的情感和意象。词中描绘了一个兰舟顺流东去的景象,通过“银光万顷”与“凄其风露”等词句,传达了秋天夜晚的冷清与凄凉。渔火已归鸿雁分飞的情景,以及棹歌在鸳鸯浦中的回荡,都透露出一种孤独和别离的情绪。此外,词人用“吹铁笛,鸣金鼓”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壮阔而深沉的氛围,同时“丝玉脍,倾香醑”则展现了饮酒赋诗的文人雅兴。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词的内涵,也反映了词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心理活动和审美追求。

  3. 文化意义:《满江红·吴江秋夜》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宋代文学的特色——注重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的挖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该词表达了一种超越时代的普遍情感。这种情感穿越时空,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后人能够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满江红·吴江秋夜》不仅因其艺术成就被后人传颂,更因其深刻的文化和历史价值被研究和欣赏。通过对这首词的细致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文学价值,也能从中汲取关于人生、国家和历史的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