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拂菱花巧画眉。猩罗新剪作春衣。恐春归去,无处看花枝。
已恨东风成去客,更教飞燕舞些时。惜花人醉,头上插花归。
琴调相思引越上赏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琴调相思引越上赏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宋词,由汪元量所作,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这首词不仅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也因其深情的表达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受到后世广泛的赞誉。以下将详细分析该词:
- 作者简介:
- 汪元量,南宋末年抗元将领及诗人,字大有,号水云,浙江钱塘人,生于公元1241年,卒于元朝初年。他一生经历坎坷,曾在南宋末年的战乱中为抵抗元军而战,后归降元朝,但内心始终不忘故土,因此他的词作常常流露出对故国的怀念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原文节选:
晓拂菱花巧画眉。猩罗新翦作春衣。恐春归去,无处看花枝。已恨东风成去客,更教飞燕舞些时。惜花人醉,头上插花归。词意解析:
晓拂菱花巧画眉:清晨起来,轻轻地拂拭自己的妆容,巧妙地画出眉毛。这两句描绘了主人公清晨起床,精心打理自己的情景。
猩罗新翦作春衣:用猩红色的丝罗剪裁制作成春天的新装。这里的“猩红”暗示了春天的颜色,丝罗作为衣物材料,增添了一丝奢华的气息。
恐春归去,无处看花枝:“恐怕春天已经离去,到时候就没有花枝可以欣赏了。”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短暂、易逝的感慨。
已恨东风成去客:因为担心春天的结束,所以感到遗憾和不满,觉得自己像是被风带走的客人。
更教飞燕舞些时:不仅感叹春天的无常,还觉得燕子在飞舞,增加了时间的流逝感。
惜花人醉,头上插花归:因为怜爱花朵而陶醉,甚至头上插上了鲜花回家。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无法长久存在的哀愁。
《琴调相思引越上赏花》不仅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词,更是一首充满深刻情感和历史背景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深沉感慨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以及他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无奈和不舍。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人类生活哲理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