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易直兄

别去将三载,相望路一千。
观光诚有意,问道恐无缘。
梦堕柯山月,愁迷舜水烟。
看云应见忆,只恐不成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易直兄》是元代诗人岑安卿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情和人生道路的深切关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作者背景:岑安卿,字静能,号栲栳山人,元代余姚上林乡(今浙江慈溪市桥头镇与匡堰镇一带)人。他是一位志行高洁的文人,曾作《三哀诗》哀悼宋遗民,其作品具有深沉的人文情怀和艺术价值。
  1. 诗词原文
  • 原文:《寄易直兄》
别去将三载,相望路一千。观光诚有意,问道恐无缘。  
梦堕柯山月,愁迷舜水烟。看云应见忆,只恐不成眠。  
  •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后的思念之情。诗句“别去将三载,相望路一千”描绘了时间的漫长和距离的遥远,而“观光诚有意,问道恐无缘”则反映了诗人对于重逢的愿望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梦堕柯山月,愁迷舜水烟”则运用了生动的景象描写,加深了情感的表达。最后一句“看云应见忆,只恐不成眠”则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而难以入眠的心理状态。
  1. 诗歌鉴赏
  • 抒情性:《寄易直兄》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痛苦。
  • 意象运用:在这首诗中,“柯山月”和“舜水烟”等自然意象的使用,不仅增强了诗意的美感,也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画面感。
  • 语言风格:岑安卿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充满了力度,通过简练而有力的词句,传达了深沉的情感。
  1. 文化影响
  • 文学地位:岑安卿的这首诗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是在元代文学中,其作品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价值。
  • 后世评价:这首诗受到了后世读者的喜爱和研究者的关注,对其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

《寄易直兄》作为元代诗人岑安卿的作品,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和文人的情感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也能够领略到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