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偶成

雨下山云黑,雨收山月明。
凉风蚊蚋散,活水蚓蛙鸣。
露顶中庭坐,披衣曲砌行。
遥怜荷戈士,触热入占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夜偶成》是元代诗人岑安卿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夜晚的景象,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1. 作者简介
  • 岑安卿,字君云,元朝馀姚人,元末明初文学家。他的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百姓的生活状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1. 诗歌原文
  • 雨下山云黑,雨收山月明。
  • 凉风蚊蚋散,活水蚓蛙鸣。
  • 露顶中庭坐,披衣曲砌行。
  • 遥怜荷戈士,触热入占城。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雨后夜晚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其中“雨收山月明”一句,形象地表达了雨后的清新与明朗,给人以心灵的洗涤。
  • “遥怜荷戈士,触热入占城”则透露出诗人对士兵的同情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痛苦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不公现象的关注。
  1. 创作背景
  • 《夏夜偶成》的创作背景是元朝末年的社会动荡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复杂,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因此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方式来抒发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与关注。
  1. 艺术特点
  • 《夏夜偶成》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情感表达真挚而深刻。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
  • 整首诗的结构紧凑,层次分明,从景写到情,再到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画面。
  1. 文化价值
  • 《夏夜偶成》不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生活的诗歌,也是研究元朝文学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它体现了元朝文人关注民生、忧国忧民的精神风貌。

《夏夜偶成》是元代岑安卿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它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之星,值得人们去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