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汪辰良太守祈雨有应

赤日露顶行,步入南雷去。
归来云雾生,薄暮雨如注。
苍苍将槁苗,郁郁色如故。
人言太守贤,天意肯相助。
不喜亦不惊,太守若无与。
日月行中天,照临及下土。
日月不自功,光明万民睹。
我知太守心,借此以为喻。
试问喻者谁,三山老农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谢汪辰良太守祈雨有应》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之一。该诗作创作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五月,时作者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在诗中描述了当地百姓和官员们对太守祈雨的反应,以及最终祈雨成功的情形。全诗如下:

谢汪辰良太守祈雨有应  
  
太守忧民甚,祷祠遍郡县。  
天公固难欺,报我以佳旱。  
  
昔人有言:“天将小雨,须臾即晴。”  
今者虽不雨,终必来归期。  
  
吾闻之,且乐之,其若云何?  
但得成岁熟,安事此阴晴!  

这首诗反映了苏轼在被贬期间的心态,他乐观豁达,面对困难依然保持积极的态度。诗中的“天公”暗指自然规律,而“佳旱”则是指干旱的天气。苏轼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悟,表达了对未来丰收的期望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幽默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