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凯南仲

蟠龙老僧凯南仲,平生信实无嫌猜。
袒肩不倚薝卜树,结跏应坐莲花台。
我来问信默无语,纸幡漠漠飞尘埃。
不如彻此方解脱,菩提明镜何为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悼凯南仲”是元代诗人岑安卿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老僧凯南仲的形象,展现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修行状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背景与作者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作者在与一位僧人的交流中深受触动,对僧人的修行生活产生了敬意,因此创作了这首《悼凯南仲》。
  • 岑安卿,字子英,号东山逸民,是一位元代的文人墨客,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词和散文方面。
  1. 诗歌主题
  •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老僧凯南仲的敬仰和对其修行生活的赞美。诗人通过对凯南仲的描绘,表达了对其人格和修行状态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赞扬。
  • 凯南仲的形象是威严、神秘而又充满智慧的,他的生活态度和修行方式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诗歌内容
  • “蟠龙老僧凯南仲”这一句直接点明了僧人的身份和特点,用“蟠龙”来比喻其威严和神秘,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老僧的风采。
  • “平生信实无嫌猜”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凯南仲的人格魅力,他以坦诚和真诚待人,没有猜疑,这也是他对修行生活态度的一种体现。
  • “袒肩不倚薝卜树,结跏应坐莲花台”描述了凯南仲在修行时的状态,他不依赖任何外在之物,而是心无旁骛地坐在莲花台上修行。
  • “我来问信默无语,纸幡漠漠飞尘埃”反映了诗人与老僧之间的交流,虽然无法从老僧那里得到答案,但能感受到一种超脱物质的精神境界。
  • “不如彻此方解脱,菩提明镜何为哉”表达了诗人对于老僧修行方式的认同,他认为只有真正理解并实践佛法,才能真正达到解脱的境地,而这种境界就像是一面能够映照一切的明镜。

“悼凯南仲”不仅是一首赞美老僧修行生活的诗歌,更是一部展现了人性美和精神追求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僧人形象,感受到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