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戴元礼黄山人期登石径山谒道陵而山人不至

百年登眺问谁宜,涧转林回石磴危。
潮落空江秋笛起,云生虚室夜钟迟。
庙门雨黑愁山鬼,阶草霜黄集野麋。
天地无情归浩劫,一樽聊复散襟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戴元礼黄山人期登石径山谒道陵而山人不至》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李延兴,这首诗作于明朝,是诗人李延兴的作品之一。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背景:李延兴,字继本,元末明初的诗人,他以诗名著称。李士赡之子,顺帝至正十七年进士,被授予太常奉礼,并兼翰林检讨。元末兵乱时期,他隐居不仕,成为河朔学者中的佼佼者,受到北方地区学者的尊重。

  2. 诗词原文: 百年登眺问谁宜,涧转林回石磴危。潮落空江秋笛起,云生虚室夜钟迟。庙门雨黑愁山鬼,阶草霜黄集野麋。天地无情归浩劫,一樽聊复散襟期。

  3. 诗句解析:首句“百年登眺问谁宜”,表达了对何时能够登高望远、寻找合适之人的渴望和疑问。“涧转林回石磴危”描写了山路曲折、险峻的自然景观。“潮落空江秋笛起,云生虚室夜钟迟”则描绘了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象,秋风吹过空旷的江面,笛声悠扬;夜晚寺庙中传来钟声,显得格外宁静而遥远。

  4. 艺术特色:整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又充满哲理的世界,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李延兴的《与戴元礼黄山人期登石径山谒道陵而山人不至》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友情和自然美景向往的诗歌,也是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境遇的深刻反思。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