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使至雄县理赈民事

燕塞秋风几日留,华延文彩射珠球。
青云拥路随金节,白雪翻歌绕画楼。
荒政有条先散利,富民得策定封侯。
祇存一饭忠君意,接武夔龙赞帝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朝使至雄县理赈民事》是元末明初诗人李延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不仅展现了元末乱世中的社会风貌,更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下面将围绕这首诗的具体内容及其背景进行深入探讨:

  1. 作品原文
  • 诗歌结构与形式:《朝使至雄县理赈民事》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律诗形式,其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每四行一组,共八组,形成了完整的韵律美。这种形式不仅便于朗读,也使得诗歌的节奏感更强。
  • 内容分析: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秋日的雄县景象。首两句“燕塞秋风几日留,华延文彩射珠球”,通过描绘雄县的地理环境和文人雅士的活动,为后文的理赈活动做了铺垫。接下来的诗句,如“青云拥路随金节,白雪翻歌绕画楼”,则形象地描述了雄县的繁荣景象和文人墨客的文化生活。然而,诗人并未止步于此,而是通过“荒政有条先散利,富民得策定封侯”表达了他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安定的期望。最后两句“祇存一饭忠君意,接武夔龙赞帝猷”,则升华了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与奉献的追求,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心。
  1. 历史背景
  • 元末社会状况:元末时期,由于连年战乱和自然灾害,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矛盾加剧,民生凋敝,急需有人站出来解决问题。
  • 李延兴的生平:李延兴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在当时就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少以诗名,顺帝至正十七年进士,授太常奉礼兼翰林检讨。元末兵乱期间,他选择了隐居不仕,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入明后,他曾出典涞水、永清县学,教授生徒。
  1. 艺术特点
  • 情景交融:在这首诗中,诗人成功地将雄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融为一体。燕塞秋风、华延文彩、青云拥路等意象,都生动地展现了雄县的独特魅力。同时,诗人通过对这些场景的描绘,也间接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心。
  • 象征意义:诗歌中的许多词语都富含象征意义。例如,“燕塞秋风”象征着边塞的凄凉;“华延文彩”则代表着文人的才华和志向。这些象征意义的使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也使其更具有深度和内涵。

《朝使至雄县理赈民事》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篇蕴含丰富历史和文化信息的作品。从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到独特的艺术风格,再到深刻的社会意义,这首诗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品味。通过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历史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李延兴这位诗人的才华和他对时代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