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 · 寿词

幸逢清世。四海皆兄弟。人未老,身无系。闲情湖水阔,高兴吴山邃。酣歌后,黑甜一枕南窗睡。
华诞今朝是。绮席排良会。□□□,□□□。霞觞斟寿酒,彩服铿金佩。从今去,长生永享千秋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千秋岁·寿词》是一首明末清初诗人来集之的作品,创作于1643年。此首词以“寿”为中心主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长寿、健康和美好生活的祝愿及期盼。

来集之,字元成,浙江萧山人,明万历三十二年(1644)进士,选授皖城司李。甲申后,他削发入山,课耕读以自给。清顺治十年(1653),曾作五十自寿词,可惜未终其业。有《倘湖诗馀》。他的生平经历和才华使他在诗歌领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表现。

《千秋岁·寿词》的创作背景也颇为丰富。来集之在崇祯十三年(1640)中进士,选授皖城司李,后来甲申国变后,他削发出家,过着隐居生活,并在清顺治十年(1653)曾作五十自寿词,未完而终,这反映了他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在这首词中,“飞珠走玉,沉泛杯中醁”等词句生动描绘了宴会上酒的欢腾场景和高雅氛围。“介眉寿,迓多福,祥云天半绕,集庆人间足”则表达了对寿者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长寿多福,且受到天地的庇护与人们的爱戴。此外,“须知道,榴花不是寻常煜,乐奏瑶池曲,紫烟来鸑鷟”等句子更是充满了诗意与想象力,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从艺术特色的角度来看,《千秋岁·寿词》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榴花”、“瑶池曲”等,既丰富了词的内涵,也增加了作品的审美价值。整体来看,该词语言华美,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佳作。

《千秋岁·寿词》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情感和深刻寓意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词句,向读者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