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雪砭肌,东风浃髓。不由中酒人憔悴。丁香暗结雨中愁,相思滴尽枝头泪。
恨积巫山,情随湘水。斑斑点得残妆碎。待将濡墨染霜毫,缄情漫写鸳鸯字。
踏莎行 · 香颊啼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踏莎行·香颊啼痕》是一首充满深情和艺术魅力的元代诗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词:
作者简介:沈禧,字廷锡,吴兴(今江苏无锡)人,生活在元惠宗至正年间前后。作为元朝时期的文人,他的作品多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活面貌以及个人情感的流露。沈禧在文学史上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
作品背景与创作时期:诗作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以及社会环境相关。《踏莎行·香颊啼痕》可能是在元末战乱频发的背景下所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诗词原文及译文:《踏莎行·香颊啼痕》原文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语言魅力。诗句“丁香暗结雨中愁,相思滴尽枝头泪”描绘了深沉的爱情和无法释怀的遗憾。通过细腻的意象如丁香花、巫山神女、湘江水等,构建了一种凄美而哀婉的氛围,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深切的情感体验。
作品赏析:该诗以北方的严寒气候为背景,通过丁香花象征的雨中愁和相思之情,展现了一种凄美而又不失坚韧的情感力量。诗中的每一个词汇、每一句诗句都充满了情感的力量,使得整首词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词作特色:《踏莎行·香颊啼痕》的特色在于其对情感的深刻挖掘和对自然景物的巧妙运用。诗中的“斑斑点得残妆碎”,不仅仅是对人物外貌的描述,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这种对情感细节的精细描写,使得整首词具有极强的艺术效果。
《踏莎行·香颊啼痕》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和艺术价值的经典诗词。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感受到元代文学的魅力,还可以进一步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及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状态。《踏莎行·香颊啼痕》不仅展示了沈禧高超的艺术才能,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