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压孤城草树荒,西风尘起独彷徨。
萧条遗构重烧毁,憔悴馀民半杀伤。
驿传共疑星使杳,角声空引雁愁长。
书生往往谈经济,揽辔澄清合有方。
秋日登城
介绍
《秋日登城》是元代周霆震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感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文学作品:
作者简介:《秋日登城》的作者是周霆震,字亨远,吉州安成人。他是元代的文人,以先世居石门田西而自号“石田子”。周霆震在学术上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的作品受到了多位前辈如王梅边、彭鲁斋、龙麟洲、赵青山等人的赏识和赞誉。他在科考中并不顺利,于是选择闭门授经,专注于古文辞的创作。尽管遭受了至正之乱的波折,但他依然坚持写作,留下了许多哀怨之作。他的诗歌作品多有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内容,其诗文风格被后人称为沈著痛快,慷慨抑扬。
文学背景:《秋日登城》的创作时间可以追溯到元代,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元代虽然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但在这个时期,文人的文学创作并未因民族而受限,反而更加自由地表达了他们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关注和忧虑。周霆震作为这个时代的文人之一,通过他的诗歌作品,展现了他对时局的深刻洞察和对民众疾苦的同情。
诗作内容:《秋日登城》的原文如下:“山压孤城草树荒,西风尘起独彷徨。萧条遗构重烧毁,憔悴馀民半杀伤。驿传共疑星使杳,角声空引雁愁长。书生往往谈经济,揽辔澄清合有方。”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芜的城池景象,西风吹起了尘土,使得残破的建筑显得更加凄凉。城市中的人民生活困苦,战火和灾难让他们的生活陷入绝望。虽然诗人试图通过谈论政治和经济来安抚人心,但现实的残酷让他感到无力。这首诗反映了元末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以及文人面对这种现实时的无奈和悲愤。
文化影响:《秋日登城》不仅是周霆震个人艺术成就的代表,也是元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示了元代文人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的社会状况和文人的心声,同时也能领略到元代诗歌的独特魅力。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历史价值,是研究元代文学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秋日登城》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学价值的作品,更是元代社会历史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