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形胜会武昌,蜀江滔滔经汉阳。
北来冠盖集如雨,甲第壮似诸侯王。
平明飞箭驰校猎,清夜列烛歌传觞。
貂裘鞍马美少年,春风何处无垂杨。
一朝平地洒新血,但见落日尘沙黄。
金章骨折荒草卧,玉貌跣泣泥涂僵。
嗟哉冯子命一缕,顾影错莫惊鸿翔。
时从知己话畴昔,留滞五载忘他乡。
千金结客心尚在,岂效儿女徒悲伤。
昨闻湛露被寰宇,梦寐桑梓情难忘。
筑城渐喜还汉月,点鬓仍许先吴霜。
相随长铗幸无恙,况见峻坂成康庄。
子孙他日又兹始,五世八世天其昌。
嗟我洪都百战场,大臣精忠远有光。
生灵一道在掌握,若泛巨海操龙骧。
到家故旧定相问,江右何恃全金汤。
司徒勋业有如此,愿子备述毋匆忙。
送武昌冯子中乱后还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武昌冯子中乱后还乡》是元末明初诗人周霆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武昌地区的繁华景象和贵族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奢靡,同时也表达了对动荡时代的感慨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东南形胜会武昌,蜀江滔滔经汉阳。”这两句描述了武昌地区的独特地理优势和自然风貌。武昌,即今湖北省鄂州市,历史上有“东南形胜”之美誉,长江、汉水交汇于此,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的山川河流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而“蜀江滔滔经汉阳”,则进一步描绘了汉水穿城而过的景象,河水波涛滚滚,流向远方。
“北来冠盖集如雨,甲第壮似诸侯王。”这两句则转向了城市内部的社会生活。诗人提到“北来冠盖”,指的是来自北方的贵族或显贵人物,他们纷纷来到这里,使得城市的门庭若市,车马喧嚣。这些人物的财富与地位在诗歌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他们的住宅建筑如同诸侯王一般豪华富丽,彰显了那个时代社会的阶层差异和个人财富。
“平明飞箭驰校猎,清夜列烛歌传觞。”这两句描绘了贵族们的休闲生活。在清晨,人们骑着马儿奔驰于郊外,进行校猎活动;而在夜晚,则聚集在一起,享受美酒和音乐。这种生活方式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享乐的追求,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时光。
“貂裘鞍马美少年,春风何处无垂杨。”这两句则转向了城中的青年才俊。他们穿着华丽的貂皮裘衣,骑上骏马,显得英俊潇洒。而春风拂面,垂杨依依,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送武昌冯子中乱后还乡》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武昌地区的繁荣景象和贵族生活的奢华。同时,诗人也在诗中流露出对那个时代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记录,也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