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和呈孝常

涧房松竹静烟霏,径里苍苔行迹稀。
相与寻君《遂初赋》,江花欲落换春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戏和呈孝常》是元代诗人周砥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静谧而清幽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人生平:周砥,字履道,元末平江路吴县人。他寓居无锡,博学工文辞,后因兵乱避地至宜兴,最后死于兵乱,有《荆南唱和集》142篇诗文传世。
  2. 创作背景:《戏和呈孝常》的创作背景与周砥的生平密切相关。元末战乱期间,周砥选择隐居生活,远离尘嚣,在宜兴马治家居住时与高启、杨维桢等交往。他的诗歌多表现对自然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3. 诗歌原文
  • 首句“涧房松竹静烟霏”,通过“涧房”、“松竹”和“静烟霏”三个意象,展现出山居环境的宁静,雾气缭绕,仿佛与世隔绝,充满了自然的恬淡之美。
  • “迳里苍苔行迹稀”,描述了路径上的青苔稀少,增添了一种荒凉而又孤独的氛围。
  • “相与寻君遂初赋”,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心情,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江花欲落换春衣”,以江花欲落的景象,暗示季节更替,同时也象征着生活的变迁和人生的短暂。
  • “诗成似乐天”一句,借用唐代诗人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名言,表达了诗歌应反映时代和社会现实的观点。

《戏和呈孝常》不仅是一首诗,更是周砥个人经历与情感的体现。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元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