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西冈望龙池诸峰赠马二山人

登临不陟险,缓步情始畅。
振衣西冈头,矫首一长望。
朝阳匿光彩,宿雾犹隐嶂。
山灵忽不靳,连峰汹波浪。
何许芙蓉青,龙池半天上。
铜官从中起,磅礴气逾壮。
回风过林莽,草木皆振荡。
青锦十万缯,钿车五千两。
山人地志熟,指顾名所向。
穷历吾岂能,高情倚疏放。
平生烟霞志,配此丘壑尚。
思欲逃喧卑,结茅计非旷。
缘知兵革后,已恐淳朴丧。
萧条采芝意,临流重惆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西冈望龙池诸峰赠马二山人》是元朝周砥的作品。下面将对这首诗作进一步分析:

  1. 作品原文
  • 登西冈望龙池诸峰赠马二山人:登临不涉险,缓步情始畅。振衣西冈头,矫首一长望。朝阳匿光彩,宿雾犹隐障。山灵忽不靳,连峰汹波浪。何许芙蓉青,龙池半天上。铜官从中起,磅礴气愈壮。回风过林莽,草木皆振荡。青锦十万缯,钿车五千两。
  1. 作品赏析
  • 意象描绘:《登西冈望龙池诸峰赠马二山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登高望远时所见之景:朝阳隐匿其光辉,夜雾依然缭绕在群山之间。突然,山神显现,连绵的山峰仿佛波浪起伏。诗中的“何许芙蓉青”,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半空中的龙池,那里芙蓉般清新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从“缓步情始畅”到“草木皆振荡”,无不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激动与喜悦。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对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友人马二山人的深情厚意。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间:《登西冈望龙池诸峰赠马二山人》是元朝的作品。周砥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元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 艺术风格:周砥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独特的审美视角,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在《登西冈望龙池诸峰赠马二山人》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于友情的珍视和赞美。
  1. 文化影响
  • 文学价值:《登西冈望龙池诸峰赠马二山人》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元代诗歌的表现形式,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灵感来源。
  • 社会意义:在当今时代,虽然科技日新月异,但人们对于自然之美的追求并未减少。这首诗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始终不变。
  1. 创作背景
  • 历史背景: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其统治者大都信奉佛教,而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周砥作为元代的诗人,其创作必然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 地理环境:元大都(今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在这样的背景下,周砥的诗歌创作无疑受到了周边自然环境的熏陶和启发。
  1. 主题思考
  • 人与自然的关系:《登西冈望龙池诸峰赠马二山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关系。诗中的“连峰汹波浪”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之情。
  • 情感表达:在这首诗中,周砥用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于友人的深厚情感。这不仅体现了友情的重要价值,也展示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世界。

《登西冈望龙池诸峰赠马二山人》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画卷。通过对这首作品的深入解读和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元代诗歌的魅力和特色,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对于生活、自然和友谊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