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岩上人

岩扉人不到,竹色满僧阑。
林雨添经润,窗云入砚寒。
夜龛猫占卧,晨钵鹤分餐。
客至无馀事,敲冰煮月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曙岩上人》是元代诗人周权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山寺的静谧与隐逸之美,通过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幽深的自然景观画卷。以下对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进行详细分析:

  1. 诗歌原文
  • 首句“岩扉人不到”: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设定了场景的背景,岩门未被开启,意味着很少有人涉足。这样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 “竹色满僧阑”:描述了竹子的颜色浓郁,似乎连僧人的栏杆也被染上了绿色,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的平静。
  • “林雨添经润”:树木间的细雨为僧侣的修行增添了滋润,暗示着自然界与修行活动的和谐共处。
  • “窗云入砚寒”:窗外的云彩仿佛进入了砚台,给人一种清冷而高雅的感觉,同时也象征着学问的高洁。
  • “夜龛猫占卧”:夜晚时,僧人的睡床(龛)上有猫占据,增添了生活气息的同时,也反映了僧人生活的简朴与自然。
  • “晨钵鹤分餐”:清晨时分,僧人用钵中的饭食喂食鹤,展现了人与自然界的亲密无间。
  • “客至无馀事,敲冰煮月团”:当客人来访,诗人无事可做,只能敲击冰块烹煮月团,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以及朴素的生活方式。
  1. 诗歌赏析
  • 隐逸主题:《曙岩上人》通过对山寺的描绘,传达了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够让人感受到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 自然美的感受:诗中多处使用了自然景象,如“竹色”、“林雨”、“窗云”,这些细腻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的清新和美丽。
  • 禅宗意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似乎在引导读者参悟禅宗的真谛,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种思想在现代仍具有重要意义,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1. 创作背景
  • 元代社会背景:元代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转型的时期,同时也是文化多元发展的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诗歌往往承载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批判。周权的这首诗可能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看法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曙岩上人》不仅是一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更深层次地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逸精神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