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僧庐

孤城灯火已萧然,独鹤犹归破远烟。
钟鼓声沈沙外月,楼台影浸水中天。
寒声有意侵僧榻,俗梦无由到客毡。
笑我久乖松下约,夜凉归兴转凄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泊僧庐》是一首元代诗人周权的作品,其创作背景与内容均展现了当时文人对于孤独、归隐以及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周权的生平和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诗歌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下面将详细探讨《夜泊僧庐》的文学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品介绍:《夜泊僧庐》是元代诗人周权所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意境和独特的情感表达而著称,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逸生活态度。诗中描绘了一幅孤城夜景的画面,钟鼓声声伴随着远烟消散,楼台倒影浸入水中天,寒风吹拂着僧人的榻榻米,俗世的梦被无端打扰,诗人因久违的归隐之约而心生凄然之感。

  2. 作者介绍:周权,字仲深,号东园老人,生于元代。他是一位多产的诗人,除了《夜泊僧庐》,还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夜泊湘川逐客心》、《江路经庐阜》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周权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和深刻感悟,也体现了他对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的独到见解。

  3. 诗作特色:周权的诗歌以简练明快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见长。《夜泊僧庐》便是这样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能直击人心,通过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静谧的夜晚景象,使读者能感受到那份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淡泊。

  4. 文学地位: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周权的诗歌被视为宋代以来山水田园诗派的延续和发展。他的作品继承了前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同时注入了更为深沉的个人情感,使得山水田园诗更加丰富和立体。在文学史上,《夜泊僧庐》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研究中国古典诗歌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周权的《夜泊僧庐》不仅是一首描写特定夜晚景色的诗歌,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自然以及归隐生活的哲学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及其深远的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