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生宇内有万殊,本之一气随盈虚。
木兮竹兮岂同类,吾自丧吾渠忘渠。
神全形枯真散木,束翠棱棱一丛竹。
岂其无用全天年,犹有琅玕在其腹。
苍苔蚀尽风雨根,岂愿斫削为牺尊。
岁寒相与数君子,满目桃李争新春。
和万象庵枯木竹韵
介绍
《和万象庵枯木竹韵》是元代周权的作品。
周权作为元代的著名文人,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著称。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诗歌领域,其作品常常蕴含深厚的哲理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万象庵枯木竹韵》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深刻观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从文学价值角度来看,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诗人通过使用“物生宇内有万殊,本之一气随盈虚”这样简洁的句子,传达了宇宙万物的多样性与变化性。此外,诗中的“木兮竹兮岂同类,吾自丧吾渠忘渠”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万物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的思考。这种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和深入解读,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
从哲学意蕴来看,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诗人通过对枯木和竹的描写,隐喻了人生的无常和个体的精神追求。诗中“神全形枯真散木,束翠棱棱一丛竹”一句,不仅形容了枯木和竹子的形象特征,更暗喻了人世间万物的变迁和生命的意义。同时,“岂其无用全天年,犹有琅玕在其腹”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和思考,鼓励人们在逆境中寻找生命的真谛和坚持自己的理想。
从文化背景来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同样值得关注。在元代社会背景下,文人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和心理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周权通过《和万象庵枯木竹韵》,不仅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欣赏,更是通过枯木和竹的坚韧不拔来寓意个人的坚守和执着。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心态和情感,也体现了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在结构上的安排也颇为巧妙。诗人巧妙地将枯木、竹与其他自然景物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诗中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既富有节奏感,又充满了音乐美。这种艺术手法的应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和万象庵枯木竹韵》不仅是一首充满艺术美感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也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这首诗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文学艺术成就,更在于它所蕴含的哲学深度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