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苑梅

太液池边柳未芽,上林梅萼又开花。
霓旌绕树龙舆过,仙仗临轩羯鼓挝。
晴雪微飘丹凤阁,香风暗度玉皇家。
洪钧散作人间瑞,三白交辉见岁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苑梅》是元代诗人周巽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作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信息
  • 创作背景:《上苑梅》的创作时间与地点不详,但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京城的深厚情感和对春天的细腻描摹。作为一位参与平定叛乱的官员,周巽在诗中融入了对国家和平与繁荣的祝愿。
  • 作者生平:周巽,字巽亨,号巽泉,元吉安人。他曾任永明簿,且有《性情集》等著作传世。周巽的作品反映了其个人经历以及对时代风貌的深刻感悟。
  1. 诗歌原文
  • “仗外迎春早,花边待漏迟”:描绘了皇宫中迎接春天的到来以及宫廷生活节奏的特点,展现了皇权背景下的日常生活。
  • “雪华飞上苑,日色动南枝”:通过“雪华”与“日色”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景象。同时,“南枝”可能指皇宫中的梅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
  • “寿阳临风处,落英点芳姿”:以寿阳公主的典故,形容梅花在春风中开放的美丽景象。这种描述增加了诗歌的浪漫色彩和艺术美感。
  1. 文化意义
  • 弘扬国学:周巽作为元代的文人,其在作品中展现的文化自豪和对古典文化的传承是其作品的重要价值之一。
  • 历史见证:通过对宫廷生活的刻画及其背后的历史事件(如平定叛乱),诗歌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历史的记载,为后人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的窗口。
  1. 美学价值
  • 意境营造:周巽在《上苑梅》中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的结合,营造了一种既有皇家气派又有自然美的画面,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审美素养和艺术表现能力。
  • 语言艺术:整首诗用词考究,既保持了古诗词的典雅风格,又不乏创新之处,体现了元代诗歌的语言特色。

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上苑梅》这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元诗。它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咏物诗,更是融合了政治寓意、历史背景与审美情趣的艺术佳作。对于喜欢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上苑梅》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