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驿梅

官亭芳树倚寒江,琼蕊疏疏映琐窗。
停棹晚看花发少,开轩时有雁来双。
一枝春到书先寄,千里使还心已降。
尽日凭阑酣咏久,香浮绿萼酒盈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驿梅》是元代周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周巽,字巽亨,号巽泉,吉安人,元代著名诗人。他的生平与经历,为理解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背景。
  1. 诗歌原文:官亭芳树倚寒江,琼蕊疏疏映琐窗。停棹晚看花发少,开轩时有雁来双。一枝春到书先寄,千里使还心已降。尽日凭阑酣咏久,香浮绿萼酒盈缸。

  2. 诗歌解析

  • “官亭芳树倚寒江”:描绘了一幅冬日寒江旁的驿站画面,芳树与寒江形成了对比,增添了几分清冷之感。
  • “琼蕊疏疏映琐窗”:以“琼蕊”喻指梅花,梅花稀疏地映照在窗户上,展现了梅花孤傲而又坚韧的气质。
  • “停棹晚看花发少”:通过“停棹”这一动作,表现了诗人在晚霞中欣赏梅花的情景。
  • “开轩时有雁来双”:描写了诗人打开窗户时,看到一对大雁飞过,增添了诗意的意境。
  • “一枝春到书先寄”:表达了诗人收到书信的喜悦,春天的到来仿佛已经提前到来。
  • “千里使还心已降”:通过“使还”一词,表现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 “尽日凭阑酣咏久”:描绘了诗人整日在栏杆边吟咏的情景,沉醉于诗歌之中。
  • “香浮绿萼酒盈缸”:最后一句通过描绘香气四溢的场景,以及酒满缸的画面,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1. 诗歌鉴赏
  • 意境之美:《水驿梅》以其独特的意境美著称,诗中的寒江、芳树、琼蕊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
  • 情感之深: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 文字之工:周巽的用词精准,字句搭配恰到好处,使得整首诗既富有画面感,又具有音乐美。
  1. 诗歌影响
  • 文学地位:《水驿梅》作为元代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元代文化的重要文献,对于了解当时的历史、民俗等都有重要意义。
  1. 现代传播
  • 现代印刷:现代印刷技术使得《水驿梅》得以广泛流传,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这首古老的诗歌。
  • 现代演绎:在现代,许多人将《水驿梅》作为诗词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朗诵、演唱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魅力。
  1. 读者评价
  • 文学价值:《水驿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被众多文学爱好者所推崇。
  • 教育意义:作为古代文学作品,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1. 相关研究
  • 学术讨论:关于《水驿梅》的研究,学术界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探讨,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这首诗。
  • 文化研究: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元代的社会风貌、文化特色等。

《水驿梅》不仅是元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诞生不仅展示了周巽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风貌。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