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诸葛公,隆中卧不起。
玄德三顾之,情好犹鱼水。
鼎足势既成,出师志未已。
炎灰不复燃,大星当营坠。
如何建安后,正闰昧前史。
紫阳举颓纲,昭烈著汉纪。
君臣大义明,书法春秋比。
咏诸葛武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诸葛武侯》是元代诗人周巽创作的诗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赞颂了诸葛亮的卓越贡献和崇高品德。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一生的回顾和感慨,展现了他对这位历史人物深刻的敬意和评价。
《咏诸葛武侯》中对诸葛亮的政治生涯进行了高度概括与评价。诗中“南阳诸葛公,隆中卧不起”表达了诸葛亮在隐居期间就显露头角,志向远大。而“玄德三顾之,情好犹鱼水”则描绘了刘备三次上山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情景,突出了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深厚的感情。“鼎足势既成,出师志未已”进一步强调了诸葛亮完成鼎足之势后,继续辅佐刘备,决心兴复汉室的决心。这些诗句不仅赞美了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也体现了他为天下苍生着想的大义。
诗中也深刻揭示了诸葛亮的历史功绩。“炎灰不复燃,大星当营坠”意味着诸葛亮的智慧如同璀璨星辰一般,虽历经战火却依旧闪耀。“如何建安后,正闰昧前史”反映了诸葛亮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为蜀汉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紫阳举颓纲,昭烈著汉纪”则是对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开创了一段新纪元的高度赞扬。
诗中还体现了诸葛亮的道德品质和政治智慧。他的君臣大义、书法春秋等都得到了高度的评价。“君臣大义明,书法春秋比”不仅是对诸葛亮政治手腕的肯定,也反映了他对道德和政治责任的重视与坚守。
《咏诸葛武侯》作为元代的作品,以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情的文学表达,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是对诸葛亮个人品质和成就的颂扬,也是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弘扬。《咏诸葛武侯》不仅展示了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英雄人物的敬仰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影响力,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