蔼蔼溪上云,苍苍镜中树。
萧散林下人,行吟有佳趣。
邂逅立松阴,盘桓不能去。
流水长无声,仙源渺何处。
拂袖归去来,南山起烟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蔼蔼溪上云,苍苍镜中树。
萧散林下人,行吟有佳趣。
邂逅立松阴,盘桓不能去。
流水长无声,仙源渺何处。
拂袖归去来,南山起烟雾。
《题青文萧与靖归兴图》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七言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这首诗是作者在赴任杭州通判时,路过湖州,为当地士人所作的。诗中赞美了诗人的朋友李公麟的画艺和人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
题青文萧与靖归兴图
苏轼
萧萧西风满院秋,
萧萧落叶聚还散。
长天远树接城头,
谁解思归未?
孤鸿来时月正圆,
清光不与好风便。
云涛烟水知人意,
安得此身轻如燕!
译文:
秋风扫过萧瑟的庭院,树叶纷纷扬扬地飘落又聚合。辽阔的天空和远方的树木相接,谁能理解思念家乡的心情?
孤雁飞来时正值月儿最圆,明亮的月光并不因为顺风吹拂而改变。云雾、江涛、烟雾、水面都懂得人的心意,怎样才能让我像燕子一样轻盈地飞翔呢?
这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诗人以萧瑟的秋风、落叶、孤雁等意象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表达了自己对家乡、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中的“谁解思归未”一句,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