蔼蔼溪上云,苍苍镜中树。
萧散林下人,行吟有佳趣。
邂逅立松阴,盘桓不能去。
流水长无声,仙源渺何处。
拂袖归去来,南山起烟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题青文萧与靖归兴图》的原文。下面是逐句的注释以及赏析:

  1. 蔼蔼溪上云,苍苍镜中树。
    (注释:形容溪水旁飘渺轻盈的云,和山中树木在镜子般清澈的水面上映出的清晰影像。)
    赏析:诗中的“溪上云”描绘了云雾缭绕的溪边景色,而“苍苍镜中树”则是对镜中反射出来的树木形象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幽远、静谧的氛围。

  2. 萧散林下人,行吟有佳趣。
    (注释:形容林间悠闲自在的人物,行走吟诵有着美好的情趣。)
    赏析:这里的“萧散”指的是从容不迫、潇洒自如的状态,而“行吟”则是指漫步吟咏,两者结合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3. 邂逅立松阴,盘桓不能去。
    (注释:指偶然间站在松树的阴凉处,不愿离去。)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不经意间遇到了一处美景,便驻足欣赏,不愿离开的情境。

  4. 流水长无声,仙源渺何处。
    (注释:表示小溪水流悠远,声息全无;仙源也仿佛遥不可及。)
    赏析:这里用“流水长无声”来表现自然之静谧,而将仙源比作遥远的地方,表达了对仙境般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5. 拂袖归去来,南山起烟雾。
    (注释:形容诗人挥袖告别,回到南山时,那里的云雾开始升腾。)
    赏析:最后一句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也是诗意的象征。诗人挥手告别后,南山上的云雾开始上升,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超脱。

整体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从云、树、人、溪、山等元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淡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歌中蕴含的哲理意味,也让人深思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