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杨用良之金陵

泛海得骊珠,辉光比明月。
剖身藏之归,持以献丹阙。
终受鱼目谗,谪为金陵客。
生还见妻孥,自怜无定迹。
旋与亲爱辞,复作千里别。
兰棹入寒烟,梅梢落晴雪。
翩翩孤飞鸾,宁肯栖枳棘。
冥冥海天长,遥望云中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杨用良之金陵》是元代诗人周巽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海上得到珍贵珠子,以及被贬至金陵客居的遭遇,深刻表达了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和对其未来命运的关切。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
  • 周巽,字巽亨,号巽泉,吉安人。他不仅曾参预平定道、贺二县瑶人起事,还被授予永明簿。这样的经历显示了他在政治和社会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1. 诗歌原文
    泛海得骊珠,辉光比明月。剖身藏之归,持以献丹阙。终受鱼目谗,谪为金陵客。生还见妻孥,自怜无定迹。旋与亲爱辞,复作千里别。兰棹入寒烟,梅梢落晴雪。翩翩孤飞鸾,宁肯栖枳棘。冥冥海天长,遥望云中翼。

  2. 诗歌解析

  • 泛海得骊珠:这里的骊珠象征着珍贵的物品或是美好的愿景,暗示着周巽在仕途上的成功和收获。
  • 辉光比明月:形容其光辉耀眼,比喻其才华或成就令人瞩目。
  • 剖身藏之归:表示将重要之物带回,可能指带回重要的政治或学术成果。
  • 终受鱼目谗:意指最终因为一些误解或小人的挑拨而受到了打击或陷害。
  • 谪为金陵客:被贬到金陵(今南京)作为客居,反映了他的政治失势。
  • 生还见妻孥:尽管身处逆境,但他仍然能够返回家乡,与家人团聚。
  • 自怜无定迹:表达了他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对过去成就的怀念。
  • 旋与亲爱辞:意味着他不得不告别亲友,离开熟悉的环境。
  • 复作千里别:再次面临长时间的离别,突显了其生活的艰辛。
  • 兰棹入寒烟:描述一种孤独而清冷的氛围,可能是在旅途中的景象。
  • 梅梢落晴雪:描绘了冬日梅花下飘落的白雪,增添了一种清冷而又高洁的氛围。
  • 翩翩孤飞鸾:鸾凤比喻高贵的人,此处可能暗指其高尚的品质或过去的辉煌。
  • 宁肯栖枳棘:宁愿选择艰苦的环境,也不愿意屈服于不义之人。
  • 冥冥海天长,遥望云中翼:表达了他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自由的向往。
  1. 主题意义
  • 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描述,更是对当时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反映。通过对周巽个人遭遇的描写,诗人展示了一个时代的动荡和变迁。
  • 诗歌中的“骊珠”和“明月”等意象,象征着理想和美好的愿望。同时,“剖身藏之归”和“终受鱼目谗”等情节,反映了现实中的挫折和不幸。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丰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眼光。
  • 诗歌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始至终都贯穿着一种悲欢离合的情感线索,使得整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赠杨用良之金陵》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见证。它通过具体的诗句和丰富的内容,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对于读者来说,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