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曹娥

晔晔枝上花,随风早飘忽。
娟娟如花颜,痛父逆潮没。
哀号诉江神,焉得收父骨。
临流遂自沉,死抱父尸出。
海涛助声悲,山云共愁结。
事在汉安年,诔成度尚笔。
孝哉曹娥心,明明如皦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曹娥》是元代诗人周巽的作品,其内容主要描述了曹娥江畔的悲壮故事。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品背景与作者
  • 元代诗人周巽:周巽,字巽亨,号巽泉,吉安人。周巽曾参与平定道、贺二县瑶人起事,并在永明簿任内有所作为。他的生平与成就,使得其文学作品也带有了一定的历史价值。
  • 文学地位:《咏曹娥》不仅是周巽的诗歌创作之一,还体现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和贡献。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受到赞誉,同时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的某些特点和文化风貌。
  1. 诗篇原文及解析
  • 原文赏析:诗句”晔晔枝上花,随风早飘忽。娟娟如花颜,痛父逆潮没。哀号诉江神,焉得收父骨。临流遂自沉,死抱父尸出”生动描绘了曹娥江畔的场景以及曹娥的悲痛之情。
  • 艺术特色:周巽以其独特的文学技巧,将曹娥的故事通过诗歌形式表达出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曹娥的坚韧和孝心,以及对亡故父亲无尽的思念和哀悼。
  1. 文化影响与社会价值
  • 文化传承:周巽的《咏曹娥》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曹娥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流传甚广,而周巽的诗作则是这一传统得以传承的重要媒介。
  • 情感共鸣:曹娥的悲剧经历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周巽的诗歌不仅让读者对曹娥产生了深刻的同情,也让更多人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和亲情的力量。这种情感共鸣对于弘扬社会正能量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1. 文学研究与教育意义
  • 学术研究价值:通过对《咏曹娥》等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元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社会背景。这些文学作品为后世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认识。
  • 教育启示作用:周巽的《咏曹娥》等经典诗文在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能从中汲取到道德智慧和人文关怀,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周巽的《咏曹娥》不仅是一首优秀的诗歌,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精湛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