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乐未央体咏梅二首

六花出,一阳生。催冻木,吐寒英。栖迟谷岩里,凛如圣之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效乐未央体咏梅二首·其二》是元代诗人周巽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冰注魄和雪霏香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梅花在寒冬中绽放的清雅之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
    冰注魄,雪霏香。 发春意,冠年芳。
    元气所融结,花中之素王。
    六花出,一阳生。 催冻木,吐寒英。
    栖迟谷岩里,凛如圣之清。

  2.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中的“冰注魄”和“雪霏香”不仅形容了梅花的纯洁美丽,也暗示了冬日的严寒。这种对比增强了梅花在寒冷中绽放的独特魅力。
  • 意境的高远:诗中“元气所融结,花中之素王”表达了梅花在自然界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象征着坚韧和高洁的品质。
  • 象征意义的解读:“六花出,一阳生”可能象征着春天的到来,梅花在冰雪中绽放,预示着生命的复苏。
  • 哲理性的探讨:“栖迟谷岩里,凛如圣之清”反映了诗人对梅花清高品格的赞赏,梅花虽处深山幽谷,但其气质如同圣人一般崇高。
  1. 写作背景
  • 时间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代,当时的政治和文化背景对诗歌的风格和主题有着重要影响。
  • 作者经历:周巽作为元代的诗人,他的诗歌往往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现实。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冰注魄”和“雪霏香”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 情感表达:诗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对梅花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感受和对生命哲学的思考。

《效乐未央体咏梅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首赞美梅花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的艺术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诗歌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