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梅思君子也君子在野感物而托兴焉

野有梅,山有璞。岁将晏兮,微霰初落。我思美人,如玉追琢。
山有璞,野有梅。岁云暮矣,飞雪皑皑。美人既见,我心孔谐。
吁嗟美人兮,赠我以琼英。酬以佩玦,聊结中情。愿守贞白,毋渝初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野有梅,思君子。君子在野,其作也亦乐。”这是《诗经》中的句子,表达了对君子的赞美和向往。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描写自然风景、抒发情感的诗篇,也有表达政治理想、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其中,许多诗歌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野有梅,思君子。君子在野,其作也亦乐。”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鹿鸣》。这里的“野”指的是野外,“梅”是梅花,“思君子”是指思念品德高尚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野外看到梅花,就想起了品德高尚的人。品德高尚的人在野外工作,他们的作品也是快乐的。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品德高尚的人的赞赏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道德品质的重视。在古代中国,道德品质被视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因此,诗歌中的这种表达方式,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品德的尊重和推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