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阴山和人韵其二

羸马阴山道,悠然远思寥。
青峦云霭霭,黄叶雨萧萧。
未可行周礼,谁能和舜韶。
嗟吾浮海粟,何碍八风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阴山和人韵其二》是元代诗人耶律楚材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与背景:

  1. 作者介绍
  • 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字晋卿,号湛然居士,是金朝末期至元朝初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有文化的家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并精通多门学问。他的诗歌创作以豪放、激昂著称,反映了其对国家大事的深刻关注以及个人抱负的追求。
  • 诗歌创作背景:耶律楚材在元朝建立后不久,就被任命为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在此期间,他不仅致力于编纂国史,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试图通过改革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强盛。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这也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人情感色彩。
  1. 诗歌原文
  • 原文内容:过阴山和人韵 其二
    羸马阴山道,悠然远思寥。青峦云霭霭,黄叶雨萧萧。未可行周礼,谁能和舜韶?嗟吾浮海粟,何碍八风飘。
  1. 诗歌解析
  • 第一段:“羸马阴山道,悠然远思廖。”首句描绘了一幅骑马穿行于崎岖阴山道上的生动画面。这里的“羸马”暗示了旅途的艰难,而“阴山道”则点明了地点的险要,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第二句“悠然远思廖”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心境和深远的思考。
  • 第二段:“青峦云霭霭,黄叶雨萧萧。”此段进一步描绘了阴山的壮丽景色和季节变化带来的自然景象。“青峦”和“云霭霭”勾勒出山峰的颜色和层次,给人以视觉的冲击感;“黄叶”和“雨萧萧”则营造出一种秋天的凄凉美。这种景象的描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 第三段:“未可行周礼,谁能和舜韶。”这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当前政治现实的不满和担忧。“周礼”可能指的是周朝的礼制或制度,而“舜韶”则指舜帝时的乐章,这里用来形容理想的治理方式。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改革和政治理想的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和悲观。
  • 尾声:“嗟吾浮海粟,何碍八风飘。”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感慨。这里的“浮海粟”比喻自己如同一粒微小的种子,漂泊不定;而“八风飘”则形象地描述了即使身处逆境,也能随风飘荡自如,不受拘束。这既体现了诗人的豁达心态,也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过阴山和人韵·其二》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耶律楚材政治立场和人生哲学的一种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耶律楚材的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