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尼名教本尊君,贼子干常犯跸尘。
鹿失嬴秦无令主,鼎分炎汉有能臣。
宋朝南渡尤天水,辽室东倾罪海滨。
回首兴亡都莫问,不如沉醉瓮头春。
再用韵感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再用韵感古》是元末诗人耶律楚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耶律楚材,字晋卿,号湛然居士,生于金末元初,卒于至元二十三年(1286),一说卒于泰定四年(1327)。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国家命运,表达了他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耶律楚材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还曾担任过中书令等重要职务,对元朝的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
《再用韵感古》这首诗以历史兴亡为背景,通过对不同朝代政治格局的描述,反映出作者对于当时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断的现实感到忧虑和无奈。诗中“宣尼名教本尊君,贼子干常犯跸尘”两句,通过引用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表达了对道德规范的坚守与维护。而“鹿失嬴秦无令主,鼎分炎汉有能臣”则描绘了历史上的兴衰更替,既有失去政权的悲哀,也有新王朝建立的希望。诗中的“宋朝南渡尤天水,辽室东倾罪海滨”一句,反映了宋、辽两个政权的兴衰变迁,暗示着历史的轮回和无常。最后两句“回首兴亡都莫问,不如”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即面对历史的兴衰荣辱,不如放下执念,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再用韵感古》作为一部具有深厚历史内涵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耶律楚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世研究元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情怀,感受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