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沁园

昔年曾赏沁园春,今日重来迹已陈。
水外无心修竹古,雪中含恨瘦梅新。
垣颓月榭经兵火,草没诗碑覆劫尘。
羞对覃怀昔时月,多情依旧照行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沁园》是元代诗人耶律楚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个人境遇的无奈。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过沁园》通过描绘故国之景、抒发个人情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在首联“迹已陈”中,诗人淡淡道来其足迹已消逝的历史,而随后的感慨则深沉得多。颔联和颈联中,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自然景观也带上了浓厚的情感色彩。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使得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从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看,《过沁园》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得诗歌既有形象的画面感,又有深远的思想意蕴。例如,通过写故园的荒凉与自身的仕新朝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不满。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也体现了他对时代的深刻洞察。

从诗歌的主题思想来看,《过沁园》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情怀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复杂感受。特别是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法改变现实的羞愧之情。这种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从诗歌的形式上看,《过沁园》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这种形式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七律是一种较为严格的格律诗,它要求诗句的结构、韵脚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对于诗人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过沁园》在遵循律诗形式的同时,又能够在内容上做到丰富多彩,显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过沁园》作为一首经典的古典诗歌,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同时也传达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情感。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研究古代文化、历史和社会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