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龙溪老人乞西岩香

寄语龙溪老古锥,西岩风韵我长思。
香钱缓发鸣琴后,瓦鼎浓薰入定时。
比拟梅魂只独步,品量龙脑可同驰。
湛然鼻孔撩天大,穿过多时不自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龙溪老人乞西岩香》是元代耶律楚材的作品,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下是对该诗的分析:

  1. 诗歌内容
  • 首句“寄语龙溪老古锥”中,诗人以“寄语”开头,表达了一种深情的问候或思念之情。
  • “西岩风韵我长思”中的“西岩”,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理或文化象征,诗人通过“长思”表达了对这个地方深深的眷恋。
  • “香钱缓发鸣琴后”描绘了一种宁静的生活场景,诗人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也在静静地思考生活。
  • “比拟梅魂祗独步,品量龙脑可同驰”则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对龙脑香的品味,两者都象征着高洁和雅致。
  1. 艺术手法
  • 这首诗采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比拟梅魂祗独步”和“品量龙脑可同驰”,通过自然景物来隐喻诗人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 语言简洁而富有诗意,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1. 历史意义
  • 耶律楚材作为政治家、宰相,他的诗歌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和文化背景。
  • 《寄龙溪老人乞西岩香》的创作时间大约在金元之交,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融合在诗中得到了体现。
  1. 文学价值
  • 该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文化内涵,被后世传颂,成为研究元代文学的重要文献。
  •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

《寄龙溪老人乞西岩香》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篇,更是一幅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交织的画卷。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艺术表现和独特的时代特征,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元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