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阴山和人韵其一

阴山千里横东西,秋声浩浩鸣秋溪。猿猱鸿鹄不能过,天兵百万驰霜蹄。
万顷松风落松子,郁郁苍苍映流水。天丁何事夸神威,天台、罗浮移到此。
云霞掩翳山重重,峰峦突兀何雄雄。古来天险阻西域,人烟不与中原通。
细路萦纡斜复直,山角摩天不盈尺。溪风萧萧溪水寒,花落空山人影寂。
四十八桥横雁行,胜游奇观真非常。临高俯视千万仞,令人凛凛生恐惶。
百里镜湖山顶上,旦暮云烟浮气象。山南山北多幽绝,几派飞泉练千丈。
大河西注波无穷,千溪万壑皆会同。君成绮语壮奇诞,造物缩手神无功。
山高四更才吐月,八月山峰半埋雪。遥思山外屯边兵,西风冷彻征衣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阴山和人韵其一》是元代诗人耶律楚材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天山的壮丽与雄伟,还深刻表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作背景
  • 创作时期:此诗作于元代,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
  • 作者信息:作者耶律楚材,为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 地理环境:阴山,又称西天山塔勒奇山,位于今新疆中部,是中国西北的重要山脉之一,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1. 诗歌内容解析
  • 描写手法:诗中多处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如“猿猱鸿鹄不能过,天兵百万驰霜蹄”等,来突出天山的高峻和神秘。这种手法使得整首诗歌既具写实性,又不乏浪漫主义的色彩。
  • 自然景观:诗中对阴山的自然景观进行了细腻的描述,从高山到松林,再到溪涧,都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特别是“万顷松风落松子,郁郁苍苍映流水”一句,通过松树和流水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1. 主题思想探讨
  • 壮美与雄奇:诗中多次使用“高峻”、“雄奇”等词汇,强调了天山的独特之美。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生活哲理的一种思考,即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险阻,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就能战胜一切。
  • 文化象征:天山不仅是自然界的产物,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诗中的“天丁何事夸神威,天台罗浮移到此”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思考。
  1. 艺术特色
  • 韵律和谐:《过阴山和人韵》采用四句一转韵的形式,这种韵律的运用使得诗歌的节奏感更加强烈,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
  • 意象丰富: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深刻。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作为元代的文学作品,《过阴山和人韵》不仅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也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对于研究元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后世评价:后世学者和读者对这首诗的评价普遍积极,认为它是元诗中的佳作,体现了元代文人的豪放与才情。

《过阴山和人韵其一》,这首元代的七言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元代诗歌的艺术风格,还能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