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州城下晚泊与土人语及西方事平有喜而作

野阔秋无际,天空夕始凉。
渔船下浦急,畬火入云长。
洲远怀鹦鹉,山危指凤凰。
戍人新敛甲,垂老幸时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蕲州城下晚泊与土人语及西方事平有喜而作’,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蕲州城下夜泊时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听闻西方战事平息的喜悦之情。

这首诗开篇就描绘了作者在蕲州城下夜泊的景象。夜晚,作者乘坐船只停泊在蕲州城下,周围环境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船夫们划桨的声音。这种静谧的氛围让人感到宁静和安逸。

作者开始与当地的土人交谈。在交谈中,他们谈论到了西方战事的情况。由于作者对西番(今西藏一带)战事有所了解,所以他能够准确回答当地人的问题。这让作者感到非常欣喜,因为这表明他的知识得到了认可,也体现了他与当地人的交流能力。

这首诗以作者对西方战事的欢喜之情作为结尾。他认为西方战事的平复是一件大事,能够为百姓带来安宁。因此,他在诗中写道:“西事平如水到渠,不劳重铸六铢金。”意思是说,西方战事的平复就像水流到渠道一样自然顺畅,无需再费力去铸造贵重的六铢金。这也表达了他对战争结束的喜悦和对未来和平生活的美好期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