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墅见明月,适随归桌圆。
故人在郡国,今夜隔风烟。
何日征河内?
常时诵颍川。
经过因念此,书信赖流传。
寄宿维扬驿,寄怀王仪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宿维扬驿,寄怀王仪伯》是元代诗人范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情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于朋友的思念和对友情价值的认同。
诗的原文如下:
“水墅见明月,适随归桌圆。故人在郡国,今夜隔风烟。”。这短短的四句诗,以明月、归棹、郡国、风烟等意象构建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友谊之情。
首先来看其背景。这首诗作于元代,是范椁在维扬驿的寄宿期间所作,反映了他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元代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的生活多有坎坷,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范椁依然能够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与王仪伯这样的朋友保持联系,可见其人格魅力及深厚的友谊。
诗歌的意境非常深远。“水墅见明月”,以明月起兴,不仅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清高。“适随归桌圆”,则通过“归棹”这一动作描绘出诗人在夜晚静谧中的感受,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哲理的领悟——无论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上,终归都是回到原点。“故人在郡国,今夜隔风烟”,表达了虽然身处异地,但心中的朋友如同故乡一般亲切,即便隔着风烟也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
诗中透露出的不仅是对友人的怀念,更是一种对于人生哲理的体悟。“何日征河内?常时诵颍川。”这不仅是对友人的问候,更是对自己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通过这样的表述,读者不难发现范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范椁的《寄宿维扬驿,寄怀王仪伯》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的佳作,也是一首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也启示人们要珍惜身边的朋友,珍视生命中的每一刻,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