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太傅忠宪王园林》是元朝诗人范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 作品原文及赏析
- 原文展示:一代王章宠,于今胜地非。野池花自发,春日燕争飞。坐送笙歌密,衙迎剑佩稀。颇萦游子骑,脩景澹忘归。
- 诗句赏析:首联“一代王章宠,于今胜地非”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王权盛况的怀念与现实的对比感受。颔联“野池花自发,春日燕争飞”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生动画面,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感受。颈联“坐送笙歌密,衙迎剑佩稀”通过对比宫廷中的热闹与现实中的宁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尾联“颇萦游子骑,脩景澹忘归”展现了诗人在游览过程中被美景所吸引,以至于忘记了回归。
- 艺术手法:全诗运用了典型的古典诗歌修辞技巧,如对仗工整、意象生动等,形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深远的寓意。
-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范椁(1272—1330),字亨父,一字德机,清江(今属江西樟树)人。家贫早孤,刻苦自学。年三十六,辞家北游,卖卜燕市。后任佐卫教授、翰林院编修官等职。人称“文白先生”,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名,有文集《范德机集》传世。
- 成就贡献:范椁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成就,还曾任闽海道知事等职,为地方治理做出了贡献。
- 作品创作背景
- 《重过太傅忠宪王园林》的创作背景是在元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故园的怀旧和对现实社会的观察,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范椁曾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贵,被迫离开京师,流放到地方。他的作品中常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太傅忠宪王园林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现实的感慨。这种情感的流露,既体现了诗人的个人遭遇,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共同心声。
- 文学价值及其影响
- 文学价值:《重过太傅忠宪王园林》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精美的画卷,展现了元代诗人的生活面貌和精神追求。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 历史与文化影响: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之一,范椁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赞誉,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作品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范椁的《重过太傅忠宪王园林》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思考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元代诗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成为后世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文献。对于热爱诗歌和文学的人来说,深入研究这些作品,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