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歇青林迥,虚斋生夕凉。
帘帷方度月,枕簟已怀霜。
地角家何在,云端路转长。
慈帏近安否,归觐不能忘。
六月初十夜雨止玩月有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六月初十夜雨止玩月有感》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六月十五日夜雨后欣赏明月的心情,以及他对世事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原文】
竹影和诗瘦,梅花助酒寒。
何人月下舞,帘底弄微澜。
【注释】
竹影:指竹子的影子在窗户上投射出的影子,形容室内的光线柔和。
和诗瘦:指诗歌因月光而变得更加清瘦。瘦字在这里形容月光下景物的轮廓更加清晰、分明。
梅花:指梅花盛开的景象。
助酒寒:形容梅花的香气能让人感到凉爽,仿佛是酒一样。
舞人:指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的人。
帘底弄微澜:指在帘子下面轻轻拨动微风,形成波澜。这里用微澜来形容月光下轻轻摇曳的竹影和梅花,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翻译】
竹影映照在窗上如同诗篇一样消瘦,梅花散发出的香气让人感觉清爽如酒般微凉。
谁在月下翩翩起舞,在帘幕背后轻拂微风,营造出一幅宁静的画面。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六月十五日夜雨后的美景。诗人通过对比“竹影”与“诗瘦”,以及“梅花”与“助酒寒”,展现了月光之美和自然之趣。同时,诗人巧妙地将人物引入其中,描绘出一个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的场景,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