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同陈应奉访友人不遇

翰林小暇出西城,京国馀秋晚更明。
鸥度折矶心已熟,马逢危石眼偏生。
疾风稍定楼台色,微照犹含鼓角声。
会合何因得惆怅,潜夫祇愧未潜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同陈应奉访友人不遇》是元代诗人范梈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作者以及其历史背景:

  1. 作者简介:范梈,元代官员、诗人。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被誉为“元诗四大家”。他的诗作在元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其深沉的诗风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后人的推崇。

  2. 诗歌原文与赏析:范梈的这首《奉同陈应奉访友人不遇》,通过描写翰林官员在京城秋季傍晚的一次闲游经历,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休闲时光的渴望。首句“翰林小暇出西城”,点明了诗人在忙碌中抽空出游,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休闲时光的渴望。诗中的意象如鸥度折矶和马逢危石,既生动描绘了自然景色,也隐喻了人物内心的活动和感受。

  3. 历史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元代是一个由多种民族组成的朝代,文化多元且交流频繁,这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范梈的《奉同陈应奉访友人不遇》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也是研究元代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的文化背景及其文人的生活状态,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