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教授赴韶州

荔子红边五月初,广文去住定何如?
报恩岂恋将军马,治盗聊迂太守车。
多近藤萝安吏舍,少凭椒葛附音书。
到官定有佳声荐,瘴雨蛮烟细祓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曾教授赴韶州》是元代诗人范梈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作品反映了一位曾经的教授赴任韶州期间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范梈(1272—1330),字亨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先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官员和诗人,以诗歌见长,尤擅长古体。他的生平经历丰富,曾在不同职位上任职,且有政绩,晚年归隐山林,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

  2. 诗歌原文:《曾教授赴韶州》原文如下:
    荔子红边五月初,广文去住定何如?
    报恩岂恋将军马,治盗聊迂太守车。
    多近藤萝安吏舍,少凭椒葛附音书。
    到官定有佳声荐,瘴雨蛮烟细祓除。

  3. 诗歌注释:这首诗中“荔子”是指荔枝,一种南方常见的水果。“五月”指的是季节;“广文”可能是指古代学府的官职或称呼;“定何如”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的不确定感。“报恩”和“治盗”则反映了诗人对职责的思考;“椒葛”指代香料,可能意味着通过这些香料来传达信息;“瘴雨蛮烟”描绘了当地环境的恶劣;“细祓除”暗示了净化和净化的过程。

范梈的《曾教授赴韶州》不仅以其优美的诗句著称,还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一次记录,也反映了元末社会的现实与挑战,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