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泂

客居离索感芳晨,颇耐物色恼诗人。
花心尽逐阳和动,柳眼宜于故旧新。
万里清江家共远,九春皓月梦兼频。
鹿门自有庞夫子,长往烟林秋复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李泂》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五言绝句组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答李泂》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韦应物在唐代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著称。他的诗歌作品不仅数量丰富,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极具特色,其诗歌多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为主题,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动人。
  2. 诗歌原文及翻译:这首诗的原文为“客居离索感芳晨,颇耐物色恼诗人。花心尽逐阳和动,柳眼宜于故旧新。万里清江家共远,九春皓月梦兼频。鹿门自有庞夫子,长往烟林秋复春。” 这首诗通过描绘四季更替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于友人李泂的深切思念之情。首联表达了诗人对早晨景色的感受,颔联描绘了春天花朵和柳树的变化,颈联则反映了诗人对遥远家乡的怀念,尾联则寄托了对友人的关切与祝愿。
  3. 诗歌鉴赏:范椁的《答李泂》展现了唐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的高超技巧和深邃的情感表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深沉的情感。特别是诗中运用的“花心”和“柳眼”,不仅是生动的描写,更是诗人情感的象征,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4. 历史影响:《答李泂》不仅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也是研究中国古典诗歌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它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重视以及对人生哲思的探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可以发现《答李泂》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而是一个充满深意的文化符号,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这首诗提供了了解古代诗歌美学和文化背景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