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原是渐岭对江

雪晴寻路入华原,绝爱清江抱远村。
行处祇贪幽树好,不疑山谷易黄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桃花原是渐岭对江》是元代诗人范椁的作品。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意境、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景观。《桃花原是渐岭对江》原文如下:

雪晴寻路入华原,绝爱清江抱远村。行处祇贪幽树好,不疑山谷易黄昏。

范椁(1272—1330),字亨父,一字德机,清江(今属江西樟树)人。他出生于一个家贫早孤的家庭,但通过自己的刻苦自学,最终成为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范椁曾在北游期间卖卜燕市,后因荐举成为佐卫教授,并历任翰林院编修官、闽海道知事等职。其人称“文白先生”,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名,有《范德机集》传世。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霁后的山水画卷。诗人在清晨的阳光下踏雪寻路,进入华原,被那里的清江美景所吸引,不禁感叹于那远处的村庄。诗中“绝爱清江抱远村”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生活的向往。而“行处祇贪幽树好,不疑山谷易黄昏”则展现了诗人行走在自然之中时的心境,既贪恋着沿途的幽静之美,又不畏惧山间黄昏时分的宁静。

《桃花原是渐岭对江》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也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态度。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诗歌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